查環保絕不做形式,要根治污染源、根治不了的要根除污染源,才能真正意義解決問題,不做形式主義,不觀望、不拉閘等待環保風過去、不偷偷生產。
2月24日,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赴河北省石家莊市開展2017年第一季度空氣質量專項督查,一到達石家莊后,陳吉寧便直奔當地重點污染企業。在華北制藥有限公司發酵車間前的道路上,陳吉寧表示,“幾十米的距離內就能聞到不同的氣味。企業要盡快著手VOCs的治理工作,力爭從源頭上實現減排”。在一家大門緊閉的石膏粉企業,陳吉寧踏著地上厚厚的石膏粉塵走了進去,發現簡陋的車間內,原始的粉磨機器上被厚厚的一層銹跡包裹,車間地上更是被大量粉塵覆蓋。
據悉,石家莊市各縣幾乎都有特色產業,但很多都是規模小、工藝差、環保設施不足、超標排放嚴重的“散亂污”企業。大量污染企業遍布石家莊當地,環保部長偶爾下來暗訪都能發現一堆問題,當地政府以及環保部門為何看不到?
今年1月,環保部督查組就發現,石家莊藁城區南營鎮馬莊村米業加工集聚區有90余家米業加工企業,絕大多數企業存在粉塵污染問題,無組織排放嚴重。督查組還通過篩查用電記錄發現,石家莊兩家本應停產的企業,疑似“假停產”。一家名為博力威糖業有限公司,在停產期間,用電量竟然有二十多萬度。
這些問題的發生不是偶然的。與其說企業膽大包天,不如說,地方環保部門執法過松過軟,讓這些污染企業有恃無恐。不單是石家莊,去年以來,環保部直指許多地方的環境污染問題,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地方環保部門的漠視、縱容,有的地方哪怕被屢屢點名,依然屢教不改。
伴隨著環境污染的加劇,中央也越來越重視環保。2016年年初,中央環保督查風暴掀起。
作為國內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河北,中央環保督查組首站就選擇了河北進行督查,也發現了很多問題,并把這些問題向河北省進行了反饋。這次陳吉寧部長專程到河北石家莊進行專項督查,也可以視為環保部對河北環境治理現狀的重新審視。
但是,環保部長巡視一趟,似乎隨手都能發現問題。這還是表明,一些地方政府的“環保神經”可能還是有些麻木。
地方政府之所以對一些涉污問題企業眼睜眼閉,不外乎兩種原因。
一是地方保護在作祟。一些污染企業是地方的重要稅收來源,是GDP的支撐,地方政府始終難以割舍,才不惜犧牲環境追求經濟增長。一些環保部門投鼠忌器,不敢對這些污染企業狠下殺手。
二是,地方環保部門監管乏力,不作為,沒有切實履行部門職責。
然而,不管怎樣,這都考驗著地方環保治理的決心和態度。如果老是環保部長看到了,地方環保部門卻看不到,督查組走了后,地方環保部門才“恍然大悟”,這樣的環保治理無疑是自欺欺人。想要建立環境治理的長效機制,地方環保部門守土有責。
查環保絕不做形式,要根治污染源、根治不了的要根除污染源,才能真正意義解決問題,不做形式主義,不觀望、不拉閘等待環保風過去、不偷偷生產,因為自己的子孫后代還要早這片土地上生活。